在自然災害和各類極端災害事故面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常常面臨巨大威脅。為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應急使命?2025” 極端災害事故場景新質救援能力檢驗性演習于 6 月 24 日上午在黑龍江省東寧市、大興安嶺地區和河南省濮陽市、廣東省深圳市舉行,這次演習亮點十足,意義非凡。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演習概況:多地聯動,聚焦難題
本次演習由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主辦,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黑龍江省政府聯合承辦,投入各類應急力量 2000 余人,動用直升機 9 架、固定翼飛機 10 架,以及部分船舶、指揮車輛、救援裝備器材,規模宏大。
演習設置 4 個專題、23 個科目,分別模擬斷路、斷網、斷電應急救援,原始林區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大型儲罐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等極端災害事故場景,突出極端性、專業性和實戰性,旨在研究破解極端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難題,推動新質救援能力轉化為新質戰斗力。
專題演練亮點紛呈
斷路、斷網、斷電應急救援 :模擬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水、山體滑坡,造成道路損毀、通信中斷、局地停電和部分人員失聯等場景,重點演練預警偵察、應急指揮通信網絡構建、空中救援通道開辟、水路救援通道搭建、公網通信搶修恢復、電力應急供電和搶修復電、損毀通道搶通等 7 個科目。在救援現場,應急部門利用應急指揮 “一張圖” 和 “久安” 大模型激活大數據分析系統監測災害、輔助決策,借助衛星電話、北斗終端報送災情。新質無人機通信平臺和救援直升機協同完成災情偵察、傷員轉運等任務;無人艇、水下機器人測繪河道數據,自扶正舟艇轉移被困群眾,浮箱式動力舟橋開辟水上運輸通道。
原始林區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 :模擬黑龍江大興安嶺持續高溫不下,原始林區內腐殖層快速脫水,一道閃電點燃山林,迅速形成高強度樹冠火,火借風勢、快速蔓延。搭載高通量衛星終端的直升機升空開展火情監測偵察;浮空平臺無人機、系留無人機等裝備搭建現場中繼網絡,建立火場臨時通信鏈。M-171 型、M-26 型直升機將滅火人員和特種車輛精準投送到火場關鍵位置;兩棲輸送車、多功能履帶式牽引車運送物資和人員;履帶式水炮車、履帶式森林滅火車組成 “鋼鐵戰隊” 撲滅明火;開帶機、挖掘機迅速開設防火隔離帶。
大型儲罐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 :模擬河南省濮陽市某外浮頂儲罐因極端天氣導致浮盤沉沒,罐內油品泛溢,遭雷擊引發劇烈閃爆,迅速形成全液面火災。高低空無人機集群升空開展立體化協同偵察,耐高溫機器人、機器狗、監測雷達等裝備實施無人化態勢監測,依托大型儲罐數字孿生系統、3D 建模系統及 AI 輔助救援信息系統開展信息化決策。針對不同火災場景,各科目精準攻堅,從火情偵察到精準滅火,從危情處置到安全防護,各科目緊密銜接、配合默契。
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 :模擬廣東省深圳市一座 34 層超高層綜合建筑起火,真實復刻火勢立體蔓延、大量人員被困等極端復雜場景。多旋翼消防無人機編隊成為 “救援急先鋒”,偵察無人機實時構建三維火場態勢圖,大型滅火無人機噴射壓縮空氣泡沫控制火勢,破玻無人機精準發射破玻彈擊碎幕墻玻璃,載重無人機將呼吸器、急救包精準投送至受困者手中。消防機器人成為突擊力量,滅火防爆機器人突入火場噴射高強度射流壓制火勢,排煙機器人、水驅動排煙機與建筑內防排煙系統協同作業,偵察機器人開啟熱成像與氣體檢測設備,為后續內攻人員開辟進攻通道。
應急救援包的重要性
在應對災害時,應急救援包是不可或缺的自救和互救工具,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保障基本生存需求 :應急救援包內通常配備有飲用水、食品、急救藥品、保暖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資,在災害發生后,這些物資可以滿足受災人員在等待救援期間的基本生存需求,防止因饑餓、口渴、受傷感染等導致身體狀況惡化。
助力自救互救 :包內的急救用品如創可貼、繃帶、消毒液等,可用于處理傷口,止血、包扎,減少傷害;工具類如多功能刀具、手電筒、收音機等,能夠幫助受災者進行簡單的自救和互救操作,如切割繩索、固定物品、獲取外界信息等,提高生存幾率。
提供心理慰藉 :在災害的恐慌和混亂中,擁有一個應急救援包會給人們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和安全感,讓受災者明白自己有能力應對眼前困境,保持冷靜,積極配合救援工作。
北京紅立方,應急醫療、防災減災產品生產廠家
品牌實力 :北京紅立方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專業的自救、互救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一體的公司,在業內擁有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的知名度。
產品特點 :紅立方的應急產品種類豐富,包括家庭急救包、便攜車載急救包、消防急救包、防震抗災、防汛急救包、應急救援背囊、綜合急救箱、AED應急救護站等多種類型,能夠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急救需求。
質量可靠 :紅立方以優良的服務、優廉的價格面向廣大用戶,其急救包采用高品質的材料和先進的生產工藝,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應急使命?2025” 演習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應急管理改革發展新成效和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新成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增強風險意識和應急意識,準備好應急救援包等應急物資,以更好地應對各類突發災害事故。讓我們共同關注應急救援,提升應急能力,守護生命安全。
部分內容來源:新浪網 人民日報